這是“選擇困難症”者真正需要的!

有心理學家統計,成年人每天大約要做70個大大小小的選擇。可以說,人生處處都是選擇,每一天我們在做着不同的選擇,如“蝴蝶效應”那般,這些不經意的選擇正慢慢改變我們未來的人生軌跡。面對選擇,有的人能夠迅速做出決定,有的人卻反復猶豫,遲遲無法下定決心,這類現象通常被稱爲“選擇困難症”。
選擇困難症產生的原因:
01 選擇太多,導致“認知負擔”
過多的選擇會佔用我們的認知資源,使大腦感受到嚴重的負荷,消耗了其做選擇的能力,或是直接罷工,放棄做決定,導致決策時間延長。
02 未知風險,產生恐懼心理
選擇困難症的本質是擔心選不到最好的,害怕承擔“選錯”帶來的不確定的後果。同時,有時候選擇就代表一種放棄,選擇其中一種就代表放棄了其他選項美好的可能性,這種取舍太讓人難以抉擇。
解決選擇困難症tips:
01 簡化選項,將寶貴的腦力留在重要的事情上
在日常一些不重要的選擇上,比如穿衣、吃飯上,盡量減少選項,避免不必要的決策,別把腦力浪費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
可以學學愛因斯坦、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喬布斯這些名人,提前挑選幾件喜歡的衣服,每樣多買一些,然後基本上每天都穿同樣的服飾。
02 改變決策風格,用“滿足型”人格代替“完美型”人格
“完美型”人格在做選擇時,往往帶着批判的眼光去糾察選項的缺陷,追求極致完美的心理導致選擇困難。
而“滿意型”人格願意帶着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選項的優點,知足常樂的豁達減少了決策時間。
所以,當你感到選擇焦慮、遇事不決的時候,試試採用滿足型的決策風格,將會很有幫助。
03 明確核心需求,選擇最合適的
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才能更好地做出選擇。
舉個例子:買飲品,是選擇更美味的那種,還是選擇更健康的那種?取決於你當下的核心訴求是解一時口饞還是希望身體狀態更佳。
有了明確的目標,自然能夠果斷地做出抉擇。
04 先行動,後思考
人生沒有什麼所謂的完美的選擇,與其花費時間糾結選擇什麼最好,不如當機立斷做好選擇,然後行動起來,在行動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填補當下選擇帶來的遺憾。
只要能夠行動起來,不放棄、不逃避,踏實走好每一步,那麼絕大多數問題往往就不再是問題。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