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造謠者,居然是徐志摩。
沒錯,就是寫《再別康橋》的那個徐志摩。
下面就是徐志摩的那篇長篇敘事詩《阿詩瑪》的節選。
好美的詩啊!
還是徐志摩的那種韻律和意境。還是那種熟悉的味道。
可惜,當他寫下這樣的詩句時,絕沒有想到,幾十年後,他的詩竟成了謠言的發源地。
當然,這只是一個火種,畢竟,他的這首詩的知名度遠遠不及《再別康橋》。
說實話,要不是爲了寫這篇文章,我都不知道《阿詩瑪》這首長詩。
真正把這個謠言捧上天的,另有其人!
草金魚
大家想一想:什麼人最常提到這個謠言?
答:釣魚的人。
那些沒日沒夜守在魚塘機在「教育」小萌新的時候,最常提到的知識點就是:魚的記憶只有七秒。
邊的「釣友」是這種謠言的擁躉。
特別是釣魚的老司因爲,這樣就可以解釋——已經咬過魚鉤但是逃跑的魚,爲什麼還是會又一次咬鉤?
在所有釣友的眼中,魚,就是個記喫不記打的玩意兒!
別說勾它一次,就是勾它一百次,只要不死,它終究會咬鉤。
接受洗腦的釣魚小萌新「恍然大悟」,用膜拜的小眼神送走釣魚大神的背影。
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
可是,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金魚
其實,美國和以色列的科學家早就做過實驗了,魚的記憶不止七秒。
目前,普遍的說法是,魚的記憶是3~5個月。
這是網上可以查到的資料。
可是,譁仔覺得,這種時間恐怕還要更長。
根據譁仔的經驗,魚的記憶至少超過7個月。
譁仔長期接觸錦鯉養殖場工作,在遙遠的北疆呼和浩特,錦鯉養殖場每年只餵食5個月,換句話說,每年有7個月是不餵食的。(因爲水溫的障礙,每年的十月中旬到次年的5月中旬是無法餵食的)
次年開春,冰封期結束,當水溫達到15度時,上一年留養的錦鯉就會再次開始張大嘴等着餵食。
注意!重點來了!
每一年開春,錦鯉都會聚集在一個固定的地點等待魚塘主人來餵食,這個地點就是魚塘主人上一年所選定的「固定投餵點」。
開辦漁場的人都知道,餵魚講究「三定」——定點,定時,定量。
其中,「定點」指的就是固定地點來餵魚。
對於一些觀賞魚玩家,其實也有類似的經歷。
比如,你每次餵食以前都拍一拍手,堅持一個月。
一個月後,你就發現,只要你拍手,即使你不餵食,觀賞魚也會狂遊起來。
因爲它們記住了這個聲音,它們知道,這個聲音的出現,就意味着——開飯啦!
你與成功養魚之間,或許只差一個譁仔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