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VS精神疾病,正確認識二者區別

做心理咨詢,看心理醫生無疑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對於很多患者而言,對精神心理疾病存有偏見,不願承認自己有精神心理困擾,因此,寧願飽受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折磨,導致於失眠、煩躁等問題出現,甚至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也不願去醫院就診。
這種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其實是源於對精神心理問題的認知不足所導致的。
心理疾病主要是指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出現了大腦功能的失衡,會影響到患者的感覺、知覺、意識、思維、情感、意誌活動、行為能力、記憶力、智力等方面,不能維持正常的精神心理活動。當患者出現精神心理問題時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療。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心理疾病VS精神疾病,正確認識二者區別

1、心理問題≠精神疾病
我們可以拿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情來舉例:
考試成績不理想,孩子對學習感到恐懼而厭學;工作被辭退,長時間覺得壓抑、壓力很大,難以緩解;遭遇失戀、離婚等變故後變得情緒低落,難以釋懷……
這種情況下,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得到緩解,往往會發展為心理問題。
而如果上面舉例的孩子,因心理陰影長時間裏不去上學,甚至是連門都不出的話,那麽就很容易進一步發展為心理障礙。如果一個人沒有工作了很久,整天無所事事,也沒辦法從打擊中走出來,就要考慮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了。通常情況下,如果在早期出現了心理問題,但又沒有得到改善,時間長了就容易發展為精神疾病。

2、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區別
考試成績不理想,和他人爭吵後情緒壓抑,失戀、工作壓力太大等造成的情緒波動,可能就會出現短期的情緒障礙。這都是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我們需要明白一點就是,這只是暫時性的,通過心理疏導、自我調節就可以得到緩解。
但精神疾病發生前的一些信號,我們也常常認為這只是情緒問題。一旦精神出現了某些問題,患者不論是認知、行為還是情感等方面會表現出異於常人的狀態。
比如:行為怪異,性情大變,不再與他人溝通,焦慮,抑郁,總是懷疑他人等等。這些反常的現象都預示著精神疾病的出現,這就需要經過精神科的診斷和治療才能改善。

3、識別精神疾病的早期信號
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一般都清楚自己可能存在某方面的不適,往往會主動尋求家人或心理醫生的幫助。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卻大多缺乏自知力,不會承認自己有精神疾病,更不願主動尋求幫助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通過一些早期癥狀分辨是否存在精神疾病:
失眠,常出現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早醒的情況;
變得冷漠,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易怒;
敏感,有可能會出現幻視、幻覺、幻聽等表現。
倘若我們身邊的朋友、家人或是我們自己出現了此類精神疾病的早期癥狀,請一定要及時進行幹預和治療,才能有效控製住病情,預防病情往更嚴重方向發展。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