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哥今年43歲,大約在3年前他腿上的舊傷口突然開始潰爛,最初患處就米粒大小。所以他也沒太當回事,但隨著時間發展,傷口變得越來越大。
去醫院檢查時醫生建議他手術治療傷口,但吳大哥對手術十分懼怕,選擇保守治療。
3年時間裡,他幾乎隔幾天就需要去醫院換藥,不換的話傷口處就會傳來異味,夏天的時候更加嚴重。但換藥並沒有讓傷口癒合恢復,反而變得越來越大了。察覺情況不對的吳大哥,在朋友的建議下進行了區域性病理活檢,結果竟在傷口中發現了鱗狀細胞癌。好在病情還沒有發生轉移,經過手術治療他很快就康復出院了。
這次的經歷令吳大哥心有餘悸,如果自己及時聽醫生的建議進行手術,也不至於將病情生生拖成了癌症……
一、病理學之父:癌症的根源可能是炎症
首先將癌症和炎症聯絡起來的是有著“病理學之父”之稱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1863年他在惡性腫瘤附近發現了因為炎症反應而產生的免疫細胞,後提出了癌症是因為炎症修復身體傷口出錯而產生的假說。
但當時很多人不相信,認為他是在胡說八道。大約又過了120年時間,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癌症專家再次提出了“癌症就是無法癒合的‘傷口’”的說法。
另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此前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也指出:世界上約有六分之一的癌症是因為被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這些感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炎症、發炎”。
在正常情況下,炎症細胞修復人體需要通過細胞增殖來進行,細胞分裂得越多發生DNA複製出錯的風險也越大,這樣一來更容易讓癌細胞出現。當身體長時間處於慢性炎症刺激時,發生癌症的風險也可能會隨之增加。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醫師劉彬對此表示,“炎症,很多時候是癌症的幫凶。有多項研究表明,在重大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炎症都會參與其中。”
同時,浙江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伯軍則指出,慢性炎症是一種長期疾病,可在幾個月或幾年內逐漸發展。部分病症還會對免疫系統帶來不良影響,讓身體處於低水平炎症狀態下,誘發DNA損傷,最終引起癌症發生。
二、這5種常見炎症,或是癌症的“幫凶”!
下面這5種生活中常見的炎症,一旦發生要及時引起重視,沒有及時干預有可能會成為癌症的“幫凶”!
·胰腺炎
胰腺炎發展至癌症可能只需要三步: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腫誘發胰腺癌。
·慢性肝炎
肝炎是導致肝癌的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其中又以乙肝感染最為多見。發生感染後,肝臟在反覆修復過程中容易將病毒的基因片段整合到正常細胞內,繼而引起細胞突變,誘發癌症發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
臨床資料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演變成癌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大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過治療是可逆轉的,但也有少部分重度的可能會演變成癌。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老年男性身上十分常見的病症,它距離前列腺癌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但並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罹患前列腺炎後沒有及時進行干預,可能會逐漸演變成慢性前列腺炎,不斷對前列腺造成刺激,有一定的風險會演變成癌。
·宮頸炎
若是HPV病毒感染所致的宮頸炎症,沒有及時進行干預治療的話,可能會在8~10年內演變成癌。
三、這4類食物或會加速炎症反應,儘量少碰!
炎症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之間存在很大的關係,有研究發現生活中經常吃一些食物,有可能會加速炎症發生的程序。
有學者曾對15項涉及400萬人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結果發現促炎飲食會導致27種慢性疾病發生、早死風險增加,與心臟病發作、過早死亡、腸癌、胰腺癌等相關。
因此,在日常要注意少吃這4類可能加速炎症反應的食物:
①加工肉:火腿、香腸、培根以及烤肉等均屬於加工肉的範疇,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亞硝基化合、多環芳烴、雜環胺等有害物質,大量攝入會導致體內的氧化應激水平上升,容易誘發炎症反應。
②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經常攝入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容易導致體內的炎症水平上升,日常要注意少吃植脂末奶茶、代可可脂巧克力以及含有起酥油的麵包等食物。
③高鹽飲食:鹽分攝入過量容易誘發高血壓發生,同時會刺激身體產生炎症反應、對靶向器官造成傷害。
④紅肉:我們生活中常吃的豬牛羊肉均屬於紅肉,攝入大量紅肉會導致身體炎症發生,還會增加2型糖尿病、肥胖以及癌症發生的風險。
身體上出現久治不愈的傷口時,一定要及時引起警惕,就醫進行診治,切不可等到發展成癌症了才後悔!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