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疹不要慌,九种常见出疹疾病原因、症状及护理知识

很多宝宝皮肤上会突然起了好多小疹子,不仅惨不忍睹,甚至伴随发烧。现在宝妈就带大家认识几种常见的宝宝出疹性疾病及护理方法。

①幼儿急疹

本病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小儿。多发生在春秋季。其特征是起病前多无征兆,突然39~40℃高热起病。先发热3~4天,体温骤然下降,热退后,在颈部、躯干的皮肤出现不规则、小型的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mm,用手按压时,皮疹会褪色,松开手后,疹子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面部及肘、膝以下较少见,皮疹在1~2天内可全部退尽,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耳后,枕、颈淋巴结可轻度肿大。

幼儿急疹一般发病后可获得比较巩固的免疫力,再次发病的很少见。治疗时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主要以针对高热和皮疹的护理为主。患病期间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给予牛奶、米汤、粥、面条等易消化的食物,及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②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具有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上呼吸道和眼部发炎,以及口腔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出疹期为发热的高峰期,体温可突然高达40-40.5℃,其皮疹多于发热3~4天开始出现,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颊、躯干、四肢,最后达到手掌足底,逐渐遍及全身。一般1~2周后皮疹完全消失。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表皮有糠麸样脱屑。

目前尚无治疗麻疹的特效药,疾病期间注意卧床休息,高热时可适当使用退热剂,但应避免急骤降温,尤其是在出疹期。注意皮肤、眼睛、鼻腔、口腔的清洁,多饮水,饮食上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注意补充维生素A,同时注意积极预防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过免疫的小孩均可感染,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③水痘:

水痘是冬春季节很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潜伏期在14~21天左右。临床上常以发热、全身分批或同时出现散在的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为典型特征,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全身困倦,伴有低热(大约在38℃~38.5℃)、头痛、咽痛、恶心、腹痛及四肢酸痛等不适症状,然后约1天左右开始出疹子,出疹顺序通常由头面部、躯干逐渐向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刚开始成批出现的皮疹为红色小丘疹,然后变成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疱疹,水疱周围绕以红晕,中心有脐凹,疱壁较薄、易破。皮疹多在3-5天左右陆续发出,痂盖多在10-14天内脱落。

让宝宝接受常规的疫苗接种,可产生抗体,预防水痘的感染。水痘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从水痘出现开始,至皮疹结痂脱落为止,要做好隔离措施。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做好患儿衣物、毛巾、被褥、玩具等的消毒。另外,水痘患儿应注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病毒扩散。

④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透过飞沫感染,尤以冬春季多发。起病急,突然高热,伴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从咽部侵入,可有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环口苍白圈,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发热1-2天后皮肤开始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天内蔓延至胸、背、上肢,最后波及下肢,皮肤弥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的丘疹,出疹时高热,持续2-3天退疹,疹退后伴大片状脱皮。

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其他人共享餐具或接触性的用品。孩子们一旦出现猩红热要及时治疗,基本病程为一周,要注意隔离,病好后也应三天左右再出门。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喝水。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做户外运动,别着凉、多通风。

在治疗上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应足量使用青霉素或红霉素,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同时,患儿还应注意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⑤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是该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还可陆续出现有各种形态的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充血、皲裂,手足红斑、手指足趾末端硬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一旦确诊后,需住院治疗,积极做好退热处理,做好皮肤黏膜、口腔及眼部的护理,同时要预防冠状动脉的损害。

⑥风疹

风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多见于3~7岁学龄前儿童,春秋两季流行。

风疹开始发热(中度)约1天就出现皮疹。皮疹为粉红色小斑丘疹,散在于躯干而四肢稍少。孩子一般情况较好,除发热外,有流涕、轻微咳嗽,但全身无中毒症状,2、3天后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稍有肿大,很少出现合并症,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⑦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本病是由接触药物、食物、花粉等或受冷空气刺激所致的变态反应。其特点是急速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风团,遍及全身,伴有奇痒,患儿皮肤痒,出现红色风团,大小形态不一,也可融成一片。有的孩子会反复发作,成批发生,哭闹不安,同时有口唇、眼睑明显水肿,以致不能睁眼、开口。

经抗过敏治疗后皮疹即可消失。

⑧湿疹

宝宝湿疹其皮疹形态为斑疹、斑丘疹,常伴有渗出或脱屑。皮疹可局限于面颊部、颈、腋下或全身,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湿疹约在5岁以下便会病发,而婴儿期内病发的普遍在1、2岁。引致湿疹发作的,很少由一种物质造成,大多是由很多因素引发。患湿疹的小儿皮肤较敏感,比较容易有花粉敏感、鼻敏感,以及哮喘。而绝大部分的小儿湿疹,会在长大后治愈,湿疹约在5-10岁会愈来愈少,成年后仍有湿疹的不足一成。

给患儿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特质的食物,平时被褥床单、小儿衣物洗干净,减少细菌,这样可以调节婴幼儿的生理功能,减轻皮肤过敏反应。湿疹严重时,患处范围会较大,甚至晚上因痕痒而睡不着,可以口服抗敏感药来帮助止痕,不过口服药只属辅助性质,不能使湿疹治愈。

⑨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手足口病属于儿童常见疾病,到医院治疗后,按医嘱吃药,涂抹医生开的药膏,大约1周左右就会康复,爸妈不用太担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手足口病的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

总结:

以上几种皮疹以麻疹及猩红热、川崎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对小儿机体危害最大。

麻疹需要细心护理,中药可解表清热,合并喉炎或肺炎时,应及时用抗菌素治疗。

猩红热要及早用青霉素治疗,量足,时间要长些。

川崎病需住院治疗,积极做好退热处理。

手足口病只要就医,护理及时,一般很快恢复。

其余出疹病(水痘、风疹、幼儿急疹、湿疹、荨麻疹)只要加强护理,给予隔离,对症治疗,很快可以痊愈。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