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小心急性扭傷 你擦的“紅花油”可能會壞事

陽春三月,大家都走出房門親近自然,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時也應小心摔倒扭傷。很多人在跌打扭傷後,由於錯誤的護理措施反而加重了病情。例如該熱敷時選擇了冷敷,該冷敷時選擇了塗抹藥酒。有的人以爲只是身體皮外傷不加重視,但這可能導致埋下隱患,數年後舊患再次發作。

指導專家:朱天亮重慶市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門診時間:星期二全天)

急性扭傷警惕三種錯誤處理方式

第一種:受傷24小時後不再護理

扭傷後第一天發現腫痛,24小時內立刻冰敷,第二天發現沒什麼事了,就不管了。實際上,扭傷後腫脹是一個逐步蔓延的過程,這種腫脹情況往往在2~3天內達到頂峯,有的甚至一周,高峯期過後,腫脹逐步往下坡走。朱天亮表示,在腫脹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內部處於緩慢出血狀態,受傷部位內部會發熱,這時候應該繼續採取冰敷幫助降溫。

第二種:扭傷後隨意走動

扭傷後認爲不嚴重,腳長期垂下來,甚至隨意走動都會加重受傷部位負擔。

急性腳部扭傷後,按理說應該盡量讓腳部擡高至與心髒持平的水平,以克服腳部血液回流心髒的阻力,並減少受傷部位所受重力的負擔。保持腳部與心髒高度水平比較難做到,可以採取盡量讓腳部稍微墊高一點的方法休息,以幫助緩解病情。

第三種:立刻塗抹紅花油

急性損傷後患者感覺沒太大問題,立刻塗抹活絡油或者紅花油,希望活血化瘀。可這樣的做法無異於火上加油!

急性損傷發生時,局部處於出血狀態,這時應該盡快幫助內部止血,用活血化瘀功效的藥油只會讓出血更嚴重,“塗抹藥油按摩幾下,水腫更厲害了,這裏面除了出血性水腫,還有受傷部位因爲刺激產生炎症因子而出現的反應性水腫。”朱天亮表示。

冷敷熱敷分時段判斷出血和炎症

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引起疼痛,應盡快冰敷。“急性損傷後,局部發生出血、炎症反應、腫脹以及疼痛,必須立即控制。”朱天亮表示,此時盡快冰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達到消腫、止痛的功效。

根據損傷的面積及深度,冰敷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鍾。每隔2~3小時可再次冰敷。這階段,千萬不能使用活血類的外用藥物(各種活絡油、紅花油等)揉擦,否則會加重腫痛的情況。

急性損傷的最初3~5天內,出血只要被控制住了,後續也沒發生炎症,可以交替進行冷敷和熱敷。10分鍾冷敷,然後直接10分鍾熱敷。冷敷時血管收縮,轉換爲熱敷後血管會舒張,大量的血液流入受傷區,有利於受損組織修復。血液是供應能量和營養的重要因素,對於傷後組織修復有重要作用。

當然,有時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判斷出血是否得到了控制、炎症是否存在。朱天亮建議,在這階段,拿不準的朋友可以繼續間隔冷敷,並隨時觀察,最好是在正規專科醫院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同時他提醒,老人或更年期婦女摔倒應小心骨質疏鬆性骨折。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