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豆:爲避免被吃進化出毒性,卻還是難逃被吃的命運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如今清明節已經到了,在南方地區正適合種植瓜類和豆類作物了。特別是經過這幾年特殊時期,不少人更是明白了種菜的重要性了。

尤其是對於許多城裏人來說,如果自家能一直有新鮮的蔬菜供應,那真的就是“家有餘糧,心裏不慌”了。也是因爲這些原因,不少人都在學習種菜,想要加入種菜大軍。

對於許多的新手來說,要想種好菜也並不容易。如果你也想要種菜,這裏小周給廣大新手推薦一種冷門的蔬菜——虎爪豆。

即便是新手也能種植,關鍵是還非常省心,產量卻很高,種上一株能採摘好幾籃子哦。

那什麼是“虎爪豆”呢?

從這個名字,就看得出來這種蔬菜的來頭不小,居然可以和老虎“勾搭”上。而虎爪豆對於北方的網友來說是有點陌生。

可是在南方很多地方,它卻是一種很常見的家常菜,特別是對於客家人來說,幾乎這是餐桌上的常客,許多人都是從小吃到大的。

虎爪豆也叫狗爪豆,貓爪豆、龍爪豆、貓豆等,它的學名叫黧豆。這是超大號的“毛豆”,又粗又長,就連植株也和毛豆很像,只是更爲高大、粗壯。尤其是它的豆莢,更是非常的粗壯如同老虎的爪子,因此就有了霸氣的名字——虎爪豆。

虎爪豆是豆科、黧豆屬的一年生纏繞藤本。它原本是一種野生植物,生命力極強,常生長在野外的巖石、山坡和石頭縫隙中。藤蔓生長旺盛,常依附其他植物,或者是貼近巖石上生長。

而且這種植物爲了保護自己,能順利地繁殖後代,所以就進化成爲了一種全株有毒的植物,特別是它的種子——豆莢和種子的毒性更強。這樣也就沒有其他動物會吃它的果實了。

可是虎爪豆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即便是其他的鳥類不吃虎爪豆了,但是他們卻遇到了聰明的人類。然後因爲它過於美味,從而在南方被端上了餐桌。

而且不少家庭,在過去還把它從野生植物,變成了菜園子裏的一員,經常當成蔬菜來種植。

沒錯,虎爪豆是有毒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廣大客家人對它的喜愛。這是因爲,聰明的人把虎爪豆經過去毒處理以後,就能成爲一道非常美味的下飯菜。

而虎爪豆的去毒處理也不麻煩,只是有點繁瑣而已,把它採摘下來,經過水煮以後,然後用清水浸泡,其中要經過多次換水,一般浸泡上一兩天之後,就可以用來當普通的蔬菜放心食用了。

虎爪豆的烹飪方法也很多樣,去毒處理以後,既可以用來紅燒,也可以用來涼拌,清炒、燉湯等,還可以把它做成泡菜。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紅燒了,把鍋燒紅以後,倒油加入蒜末、青紅辣椒,然後再把狗爪豆倒進去,如果可以的話放一些五花肉更美味,這樣一起爆炒五六分鍾,一道開胃又下飯的爆炒虎爪豆就上桌了,這對於無數客家人來說,在過去可是超級愛吃的下飯菜。

當時的食物比較短缺,可吃的蔬菜也不多。不少人爲了延長虎爪豆的食用時間,到了秋天的時候,還會把吃不完的虎爪豆去毒處理以後,曬幹了以後留着慢慢吃。

烹飪之前只要用水浸泡一下,然後就可以按照普通的蔬菜一樣烹飪了,非常的方便。關鍵是它的風味獨特,口感軟糯,超級下飯。

像過去種植技術較爲落後,可吃的蔬菜種類不如今天豐富。而虎爪豆生命力強,對生長環境要求不嚴格,隨便挑個地方撒下種子。

後期也不用怎麼管理,就連噴灑農藥都給省了,只要等到果實長出來採摘就能吃,非常的省心。而且產量還很高,一株就能產好幾籃子的虎爪豆。

正是因爲這些原因,在當時物質匱乏的時代,虎爪豆可是不少南方家庭常見的家常菜,而在客家地區幾乎是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它。

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蔬菜的種類豐富了,狗爪豆也逐漸淡出了農民的視線,即便是農村也越來越少的人種植它了。可能也和虎爪豆自帶毒性,處理起來比較麻煩有很大的關系。

如果你是新手,想要在院子裏種菜,那虎爪豆真的不錯。虎爪豆的種植非常簡單,就和種植長豆角、毛豆等是一樣,直接把種子播種下去。然後藤蔓長出來了,就給搭建支架就可以了。

畢竟虎爪豆曾是野菜,有很強的生命力和抗病性,只要土壤肥沃,那產量就低不了,所以施足底肥很關鍵,在後期等着吃就可以了。

各位網友們,你們喜歡吃虎爪豆嗎?在你的家鄉還有人種植虎爪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