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栽培技術

紫甘薯栽培技術

1、選種

紫色紅薯按用途可以分爲鮮食型和加工型,選種時根據栽培的目的具體選擇。鮮食型的選擇口感好、色素含量適中、抗病性好、薯型美觀的品種,加工型的選擇色素高、抗病性好、幹率高的品種。

2、育苗

早育、育足壯畝,形成既早又粗壯的不定根,是使幼苗成活快、結薯早而多、產量高的基礎。爲了防止紫紅薯黑斑病等病害的發生,育苗前要嚴格把關,選擇無傷痕、無病斑的薯塊作種種薯,可以用溫度51-54℃的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用25%的多菌靈500倍液浸種5分鍾左右。

2.1、準備苗牀。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晴天,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壤通透性好,富含有機質,管理方便的砂質土或砂壤土做苗牀。苗牀寬1.2m,深20~30cm,長視園地而定。畝施腐熟人糞尿1O~15擔,經土壤吸透吸幹後進行排薯。

2.2、排好種薯。溫度達到15度左右時,將紫色番薯種子排放在苗牀上,一般每平方米用種薯18kg左右,背朝上,頭部略高,尾部着泥,頭尾方向一致,再畝用腐熟欄肥1O~15擔,均勻蓋在種薯上面,上覆1.5-2cm細土,然後覆蓋地膜,四周用細土壓實。

2.3、苗牀管理。苗牀管理主要抓好保溫、保溼、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爲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牀溫25-35℃。出苗後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牀過幹,可用噴霧器在苗牀上噴清水。出苗後要注意苗牀溼度,當苗牀發白時要及時澆水,溼潤牀土和澆灑稀人糞尿,以促進薯苗生長。種薯萌發以後就要施肥。第一次“紅芽”期,一般以稀薄人糞尿爲好;當苗高10-13釐米時,可進行第二次追肥,用人糞尿或尿素追施。每次施肥後,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象。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釐米左右,即可進行第一次培土,隔一周進行第二次培土,共培土3-5釐米。培土最好用肥沃疏鬆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牀中。培土可與施液態肥料結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後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合,以利早發、多發新根。

3整地

3.1、土壤處理:紫甘薯對土壤適應性廣,要達到高產一般選擇土地疏鬆肥沃,有機質較高的砂質土壤爲宜。因紫甘薯塊根伸長性強,塊根膨大需要深厚疏鬆的土地,要獲得高產,須在春季解凍後深耕耙耱保墒,移栽前揀淨根茬,打碎坷粒,結合施肥防蟲(土壤處理)、起壟一次過手。每667㎡用47%的樂斯本0.25-0.5kg配成1000倍液噴灑於地面後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蟲。

3.2、深耕作壟。甘薯有平栽和壟栽兩種方式,而以壟栽爲佳。壟栽的好處是:增厚土層,擴大根系活動範圍,疏鬆土壤,擴大表土與空氣、陽光接觸面積,利於氣體交換和提高土溫,增大晝夜溫差,也便於排灌。作壟宜在晴天土壤幹溼適度時進行,深溝大壟爲好,達到深耕、土細、壟要直,以便排水和灌溉,壟面邀平整平滑,以利於刨窩栽苗,壟的大小應根據田類、土質、種植季節、種植方式、生長期及品種等因地制宜確定。保水力強的粘土,壟宜高宜窄;保水力差的砂土,壟宜寬稍矮。作壟的方式有單壟單行(壟距60-70cm含溝,株距20-25cm)、單壟雙行(壟距120cm含溝,株距25-30cm)等。

4、地膜覆蓋栽培

4.1、紫甘薯產量與其生長期存在極大的正相關,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一般大田生長期要170天以上。栽培方式主要有常規、稻田免耕及地膜覆蓋栽培等。適時早插及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有利於提高鮮薯產量和澱粉含量,且提高品質。根據不同土壤肥力和特性確定合理的扦插密度,扦插密度是決定每畝薯塊數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範圍內,隨着密度的提高,每畝薯塊數增多,產量隨之提高,據試驗,每畝產量達到1500公斤,單薯鮮重保持在200克以下,扦插密度4000-5000株/畝。種植方式可以採用窄壟單排,即行距50-60釐米,株距25-30釐米,也可採用雙壟雙排,即壟寬1-1.2米,每壟扦插2排,株距30-35釐米。扦插方法以淺斜插爲宜,結薯早,結薯多,薯塊大小均勻,產量高,商品性好。

4.2、地膜覆蓋栽培: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有以下幾個優點:

1.保溫增溫:紫紅薯薯地地膜覆蓋後,土壤能更好地吸收和保存太陽輻射能,地面受光增溫快,地溫散失慢,起到保溫作用。據報道,甘薯地膜覆蓋栽培,全生育期比對照(未覆膜)增加土壤積溫460℃,由於保溫增溫效果好,爲甘薯生根和生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2.調節土壤墒情:由於地膜的阻隔,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特別是春旱較重的地區,保墒效果更爲理想。進入雨季,覆膜地塊易於排水,不易產生澇害。遇後期幹旱,覆膜又能起到保墒作用。

3.增加養分積累:覆蓋地膜後,土壤溫度升高,溫度增大,微生物異常活躍,促進了有機質和潛在腐殖質的分解,加速了營養物質的積累和轉化。

4.改善土壤物理性質:覆蓋栽培土壤表面不受雨水衝擊,故土壤始終保持疏鬆,既有利前期苗苗根系生長,又有利於後期薯塊膨大。

5.防治病、草危害:甘薯線蟲病是甘薯生產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目前藥劑防治效果不夠理想,而蓋膜後可利用太陽輻射能,提高土壤溫度,殺死線蟲,防病效果好,又不污染環境。同時膜下高溫可燙死雜草,減少除草用工,避免雜草與甘薯爭奪肥水和空間等。

6.促進甘薯根、莖、葉的發育:覆膜比露地栽培的甘薯發根早4-6天,根系生長快,強大的根系可以從土壤中吸取更多的養分,爲植株健壯生長和薯塊形成、膨大奠定了基礎。覆膜栽培由於條件適宜,長勢旺,甘薯的分枝數、葉片數、莖長度、莖葉鮮重均比露地栽培增加50%以上。

7.增產顯著,品質提高:甘薯覆膜後,薯苗生長快,夏薯剪苗出售,即可收回地膜成本。薯塊平均單株產量比對照多0.7公斤左右,總產量提高32.6%,並提高了大薯比率和澱粉含量。覆膜栽培的土壤疏鬆、易於收刨,降低了收獲破損率,提高了收刨質量。

4.3、栽苗蓋膜:蓋膜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先扦插薯苗後蓋膜。其優點是操作方便。速度快,適合大面積栽植;方法是先把苗苗放入穴內,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逐穴澆水,水量要大,待水滲完稍晾後埋土壓實,並保持壟面平整,趁苗子柔軟時蓋膜,這樣可避免隨栽隨蓋膜易折斷苗苗現象。蓋膜後用小刀對準苗苗處割一個丁字口,用手指把苗釵出,然後用溼土把口封嚴。覆膜後要經常檢查,發現膜被風刮起或膜面破損,應及時蓋土封嚴;缺點是栽後不易保持原有壟型,需要重新平整壟面,蓋膜才能嚴實。另一種方法是先覆膜後栽苗,其優點是可以早作壟、早蓋膜,有利於保溼、增溫。扦插苗苗時地溫較高利於緩苗、成活。扦插時無需刨垵,在栽苗時將膜壟面劃出長5~7釐米、深5釐米的土溝,將薯苗插於溝中,破膜、挖垵、栽苗一次完成。

4.4、施肥:按照“有機肥爲主、化肥爲輔;基肥爲主,追肥爲輔助”的原則,甘薯生長期長,吸肥力強,需肥量大。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每生產鮮薯500公斤的施肥量統計:大約需施氮2.5公斤,磷2.5公斤,鉀3.1公斤,N:P:K比例爲1:1:2。施肥以基肥爲主,基肥一般佔總施肥量的70%左右。一般畝產鮮薯2500-3500公斤,要求畝施1500-2000公斤有機肥加烤煙專用復合肥40-50公斤,或畝施1500-2000公斤有機肥加10-12公斤尿素、12-15公斤硫酸鉀、20-25公斤過磷酸鈣。畝產1500-2000公斤,要求畝施750-1250公斤有機肥加優質硫酸鉀復合肥30-40公斤,或畝施750-1250公斤有機肥加5-8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鉀、15公斤過磷酸鈣。基肥採用破壟條施。

5田間管理

5.1、前期管理:重點是查苗補苗,防止缺株斷壟,及時用大苗、大蔓補栽,保證密度。扦插後10~15天進行第一次中耕,結合追肥。在肥水條件較好,長勢旺的地塊將薯苗摘頂,以促進莖基部分枝,以利多結薯、結大薯。該品種需肥量大.在扦後30天左右,對於地力較瘠薄的地塊,結合破壟曬白,每畝追施復合肥5-7kg。

5.2、中期管理

1、注意除草:在中後期一般小草生長受到抑制,主要危害是高杆雜草,要及時拔除。雜草太多不但和甘薯爭養分,遮擋影響甘薯光合作用,藤蔓間通風透氣差,呼吸加劇,養分積累少,產量嚴重降低,雜草多還會影響收獲機械化。
2、一般不要翻蔓:翻蔓會嚴重打亂甘薯生長秩序,在翻動過程中容易折斷藤蔓,容易造成減產。同時翻蔓還會消耗大量工時,提高種植成本。一般個別藤蔓接地生根不會影響產量,適當的提蔓就可以了。
3、適當控制生長:中後期藤蔓生長已經成形,如果太旺盛將會影響養分向地下部轉移,進而影響塊根產量,此時很難控制,可適當噴施縮節胺等調節劑控制,但不會起到根本性作用。理想的藤蔓結構是大部分分枝直立或半直立,盡量減少接地藤蔓比例,提高冠層高度,保證有良好透氣,從上部觀察能看到5%的地面。
4、合理追肥:如果藤蔓生長緩慢,能看到10%以上地面,藤蔓短,葉片小,在收獲前40-60天可用復合肥稀釋澆根部,肥料用量每畝折合磷酸二銨3-5公斤,硫酸鉀2公斤,注意稀釋倍數要高,防止燒根。如遇莖葉徒長,可用15%多效唑噴施,控制地上部徒長,以利薯塊膨大。巧施裂縫肥,促進薯塊膨大。一般是在待壟面開裂時施裂縫肥,以氮肥和鉀肥爲主,每畝用量爲尿素5公斤和硫酸鉀10公斤。在不同時期施用追肥,可利用雨後撒施,其施用量要根據土壤、基肥用量及莖葉長勢,分別在苗期、莖葉旺長期、薯塊膨大期用尿素加鉀肥施用

5、注意拔除病株:近年來甘薯病害傳播很快,造成嚴重減產,在中期要注意拔除具有明顯症狀的植株,如莖基部開裂、植株發黃、葉片表現異樣顏色、藤蔓皺縮等,減少病害傳播風險。

5.3、後期管理

重點是看苗補施根外追根,防止早衰。紫甘薯中後期如遇連續陰雨,地上部莖葉旺長,應採用提蔓方法。折斷莖節上發生的不定根,控制地上部生長,以利塊根膨大。切忌用翻蔓的方法,人爲造成不必要的減產,並適當延遲收獲。

6、病蟲害防治

1薯黑斑病:在甘薯育苗,大田生長和藏貯期均有危害,病斑多在傷口上發生,呈現黑色至褐色、園形或不規則形,中央稍凹臨。病薯變苦,不能食用。一般採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浸種10分鍾,亦可用50%多菌靈500-700浸苗2-3分鍾,效果良好。

2軟腐病:主要發生在貯藏期薯塊上,軟腐病菌首先從傷口侵入內部發展,破壞細胞的中介層,呈現軟爛、多水、農民稱“水爛”,受害薯肉呈現淡黃白色,並發出芳香酒味。防治方法可用50%-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浸薯塊1-2次,效果良好。

3甘薯根腐病:又稱甘薯爛根病,根系染病形成黑褐色斑,後變成黑色腐爛,葉片染病呈現萎蔫狀,枯黃、脫落,薯塊染病,呈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形成畸型薯,防治方法可採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700-1000倍液噴霧2次,效果良好。

4甘薯小象甲:是重要檢疫對象之一,成蟲啃食甘薯幼芽、莖蔓和葉柄皮層並咬食塊根呈小孔,嚴重時影響產量,防治方法:前期可用農地樂兌水淋薯頭,或用600倍敵百蟲加功夫的混合液噴薯一、紫番薯的品種

紫番薯有幾十個品種,經過篩選,有適宜鮮食的、有適宜加工的、有適宜提取紫色素的,根據不同品種已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術。我認爲,農戶種植紫番薯應首先認準市場,選對品種。如果作爲食用的一定要賣相好、表皮光滑、個頭均勻、上市時間比普通品種提早,適當控制紫番薯重量,這樣銷路才會好;如紫番薯是用於提取紫色素的,就要種紫色純度高的;做酒的,就可選一些產量高的老品種。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