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庭現在都有家用制氧機,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需要氧療的患者。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淑靖醫生給我們講述了一位患者吸氧後發生的事。
總是把氧氣開到最大……連續吸氧三天三夜後直接進了醫院
陳醫生講的是一位年過六旬罹患慢阻肺病的大媽,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因急性加重住院治療。
“住院期間起初給她用的無創呼吸機,戴面罩吸氧她感覺比較好,後來改用鼻導管吸氧時發現她總是擅自將氧氣開到最大,護士每次給她調好離開,每次再去又被動過了。問她爲什麼要自己調?她說覺得氧氣不夠吸,但她血氧飽和度並沒有異常,後來又給她換了面罩吸氧。出院時我們專門囑咐她如何操作家用制氧機吸氧,指導幫她調好了參數。”
“結果沒過幾天家屬又把她送來了,說她出現胸痛、呼吸急促,還有惡心煩躁的表現。仔細一問,大媽回家後不僅把原先根據她個人情況設置好的參數調到了最高,除了吃飯都是戴着面罩吸氧,連續吸氧時間超過72小時,可以說三天三夜就沒摘過面罩。家屬曾經也勸阻過,但大媽十分執拗地認爲,既然醫生都說了一天要吸夠15小時,那就證明越多吸氧康復越快,這個錯誤的認識讓她走了極端。”陳醫生講述道。
陳醫生告訴我們,這個大媽兩個關鍵性的錯誤不該犯:一是認爲氧氣開得越大越好,濃度越高越好,擅自把設置好的參數都調到最高;二是認爲吸氧時間越長康復得越快。
過度氧療可能發生氧中毒、肺不張等情況?
陳醫生告訴我們,一般來說需要吸氧治療的患者,醫生都會給予適合個體情況的氧療建議,比如吸氧濃度多少,每天吸氧時間多長。但許多患者誤解爲濃度越高越好,時間越長越好,實際上形成了過度氧療。過度氧療可能會發生副作用,比如氧中毒、呼吸道分泌物幹燥、肺不張等情況。
“氧中毒發生時,患者通常可能出現胸骨下疼痛、呼吸加快、惡心、灼熱感、嘔吐、煩躁等表現。高濃度、超長時間吸氧,還會導致呼吸道幹燥、分泌物粘稠等情況,不易咳出。因此,預防氧中毒的方法主要就是避免超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吸氧前也需要先溼化再吸入,避免呼吸道幹燥。”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肺不張。過度氧療容易引起肺泡內的氧氣被肺循環血液快速吸收,引起肺不張,可能影響肺功能,當發生肺不張時患者也可能出現煩躁、呼吸和心跳增快等表現。”陳醫生講道。
氧氣濃度到底調到多大合適?
陳醫生告訴我們,家用制氧機和醫院裏的醫用制氧機不一樣,即便再高檔的家用制氧機可能也只達到96%左右濃度,雖說不會達到100%,但患者足夠用。家用制氧機濃度患者不能自己隨意調,需要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定制,一般情況下建議在92%-95%之間。
爲什麼強調家用制氧機一定要醫生設置呢?陳醫生回答我們,家用制氧機的原理是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提高。吸氧濃度過低會使血液中的氧分壓不夠導致缺氧,而吸氧濃度過高則會增加肺部通氣量和負荷,使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如頭疼、呼吸困難甚至氧中毒等。
“基於這兩大原因,對於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醫生指導和監測調整氧氣濃度。如果吸氧設備沒有自動調節功能,還需要定時檢查吸氧濃度,醫生根據患者病情狀況調整氧氣濃度,避免氧中毒、肺炎等並發症。”陳醫生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