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是蔬菜界的“超生大戶”,產量高管理粗放,爲何很少人種植

導讀:佛手瓜是蔬菜界的“超生大戶”,產量高管理粗放,爲何很少人種植?

4月份就要結束了,而這個時候正是農民忙着播種的季節,好些農作物都要在這個期間播種。

像茄子、辣椒就要趕緊移栽了,而南瓜、冬瓜、苦瓜和豆角等也要開始播種了。那你的家鄉可有人種植一種叫“佛手瓜”的蔬菜呢?

這種蔬菜的大名估計不少人也聽說過,而在一些菜市場、超市有時候就能見到一種很像拳頭一樣的綠色蔬菜,而它就是佛手瓜。

作爲蔬菜界的“超生戶”,佛手瓜有管理粗放,產量奇高的優勢,而且它不光是可以當蔬菜吃,還能像黃瓜、西紅柿一樣能當水果直接生吃。

既然如此多的優勢,那爲何在農村卻沒什麼人種植呢?是大家不愛吃嗎?

佛手瓜的小科普

佛手瓜並非我國原產的一種蔬菜,它來自墨西哥、中美洲地區。這種蔬菜因爲果實很像是雙手抱拳的樣子,因此而得名。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捧瓜、安南瓜、壽瓜、合手瓜等。

佛手瓜其實和我國的葫蘆瓜算得上是近親關系了,因爲它也是葫蘆科的一種。作爲一種藤蔓植物,它的藤蔓非常的發達,而且結果量非常驚人。

小小一株佛手瓜,能結果上百個。如果管理得當,單株佛手瓜就能結果數百斤。如此高的產量,難怪有人稱它爲蔬菜界的“超生大戶”。

而且佛手瓜不光是產量高,管理也很粗放。這種植物有着很強的生命力,栽種以後基本不需要怎麼管理,它的根系很發達,能深入到地下深處來吸收水分和營養,因此有很強的抗貧瘠和耐幹旱能力。

即便是在生長過程中不施肥,不噴灑任何的農藥,一樣產量很高。

除此以外,佛手瓜還有一大優勢,就是它的果實既能當水果生吃,也可以用來做菜吃,是生熟都能吃的蔬菜,而且吃起來口感比較的脆爽清新。最關鍵的是它還很耐存儲,這方面和紅薯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深秋採收的佛手瓜,即便是常溫下保存,也能放上四五個月不會壞。這樣一來,也就不怕它產量高了,因爲放着慢慢吃也就不怕短時間賣不出去而壞掉了。

同時,佛手瓜不光是果實能吃,它的嫩藤尖也是一種極品野菜。在近些年好些地方的菜市場就能見到佛手瓜的嫩藤尖售賣,甚至要比果實更受歡迎。

既然如此有些的蔬菜作物,爲何在國內卻很少人種植呢?就連農村地區,也基本沒什麼人種植佛手瓜,這又是爲何呢?

佛手瓜爲何不討人喜歡?

首先,很多人對佛手瓜並不了解。

雖然佛手瓜在國外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它就和南瓜、冬瓜、西紅柿等蔬菜一樣常見,但是在國內它卻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逐漸進入到大衆的視野的。

雖然之前也有些地方種植佛手瓜,可基本都是在農村地區零星種植,市場上是比較少見的。而就算是這幾年它開始名氣大一些了,但多數人對它依然不太了解。

不少人看到佛手瓜了,認都不認識,更別說買回家去吃了。因爲他們擔心自己不會做,或者是做了不好吃,所以不會購買。

其次,佛手瓜的口感多數人接受不了。

雖然佛手瓜的產量很高,既能當水果吃,也能當蔬菜來烹飪。但是很多人卻並不太喜歡佛手瓜。就拿它來當水果吃的話,味道很淡,根本就不像其他的水果那樣是甜的。而且吃起來口感也不好,硬邦邦的。

有一些網友評價說,把佛手瓜當水果吃,還不如吃紅薯、蘿卜,味道更好。

至於把佛手瓜來做菜吃,一樣很多的人接受不了。像我村裏有人種植了一株佛手瓜,產量高是沒得說,全村的人想吃了都可以去採摘。但很多人都是吃一次就不吃了,都說不太好吃。

可以說,正是因爲佛手瓜不太符合大衆的口味,它在市場上的消費人羣有限。所以即便是產量高,可是愛買、愛吃的人不多,也就注定了不能像其他的蔬菜那樣規模種植。

換句話說,它難以成爲主流的蔬菜。

最後一點,就是佛手瓜上市的時候正是各種蔬菜大量上市時,這個期間是一年中蔬菜最豐富的季節,各種茄子、辣椒、豆角、西紅柿、黃瓜等大量上市了。

它們的價格也不高,而且都是主流的蔬菜,喜歡吃的人多,所以就很少有人購買佛手瓜了。

再加上佛手瓜的吃法很單一,一般都是用來清炒、涼拌等,吃法方面的限制。而且很多人都是少量購買來嘗鮮,吃過以後發現味道並不太好,也就不會再次購買了,因此它的復購率很低。

正是因爲這幾年佛手瓜在市場的銷量不太好,所以敢種植它的農民不多。對於農民來說,種植了賣不出去,這可是比較麻煩的。

不過,如果是把它當成蔬菜種來自己吃,還是很不錯的。因爲佛手瓜的管理簡單,基本不需要怎麼管理,也不用施肥、打農藥。而且它還有美化庭院的作用,栽種在院子裏還是很不錯的。

在我看來,佛手瓜的藤尖確實不錯,甚至是可以和南瓜藤尖相提並論哦。

各位網友,在你的家鄉有人種植佛手瓜嗎?你們愛吃這種“高產蔬菜”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