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氣溫升高,已經有了初夏的樣子。但與此同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也來了,還能不能好好吃飯了?
其實,現階段的食欲不振主要是氣溫升高,人體內代謝紊亂惹的禍。想好好吃飯,不如先開胃,常按幾個在我們身體裏的開胃“開關”!
一、足三裏穴
定位: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操作:坐位,雙手分別在同側下肢取穴,食、中指並攏做環形按摩,力度由輕到重,並配以點、按,力度稍重,以穴位局部有酸脹感爲佳,每次約5分鍾。
功效:對各種胃部不適均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二、中脘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四寸,前正中線上。
操作:平躺、坐位或立位,右手掌根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按摩。注意,要有“滲透力”,帶動皮下組織運動,不要只在表皮畫圈。力度由輕到重,保持呼吸均勻。
按摩約3~5分鍾後,雙手搓熱,掌根重疊置於中脘穴上,配合呼吸進行按壓:呼氣時下按,吸氣時掌根緊貼着皮膚一起上擡,如此反復3~5分鍾,至胃脘部有溫熱感爲宜。
功效: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三、羶中穴
定位:在胸部,橫平第四肋間隙,前正中線上。
操作:平躺、坐位或立位,一手拇指按於穴位之上,做上下方向來回按揉,力度由輕到重;約2分鍾後,改爲點按,力度以自己能夠耐受爲度,時間約2~3分鍾,以局部出現皮膚紅暈、有溫熱感爲佳。
功效:有寬胸理氣之效,對精神較差、情緒抑鬱等情志方面問題有改善效果。
四、四縫穴
定位:在手指,第2~5指掌面的近掌側指間關節橫紋的中央,一手四穴。
操作:一手拇指掐另一手的四縫穴,掐的力度以能耐受爲度,每一手指的穴位掐1分鍾左右,以局部出現紅暈爲佳。
功效:具有化積滯、消宿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