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賦–枳殼枳實(上)

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速也
枳實、枳殼能寬中下氣,不管是胸悶、泛酸、呃逆、胃脹還是肋痛,所有中氣鬱結上逆的都可以用它。
枳殼與枳實,其實是一味藥,只是採收的季節不同而已。乾燥的幼果叫枳實,如少年猛悍,小兒性快速。接近成熟的果實,去掉瓤,叫做枳實,如中年寬緩。所以枳殼相對較和緩。
枳殼與枳實:下氣而已。
所有的疾病你都可以看成是氣機失調,一團濁陰在那裡。你想要理順就得幫助人體恢復升降,令濁陰出下竅,清陽出上竅。恢復正常升降秩序,其病自消。
黃元御《四聖心源》提出一氣周流理論。人體這一氣轉得圓,就健康;轉不圓,或卡輪子了就容易生病。
有個醫家叫麻瑞亭,從《四聖心源》裡頭按照一氣周流理論,拿出一個方子來巧妙變化,便是下氣湯。
若心胸中氣量不夠寬大,遇事不夠和緩從容,就會氣機瘀滯,氣機上逆導致生病。所以臨床上你但凡見到胸懷不寬,脾氣焦躁的,再一摸脈,中焦關鬱或上越,你隨手枳實、枳殼都可以上,病人寬中下氣,放幾個屁,人就舒服了。
有個女病人肝鬱胸悶,時而心悸,雙腿沉重,頭暈頭痛,口苦咽幹,我們就給他用上逍遙散配枳實枳殼的思路。三副藥過後,病人來複診。她說幾年都沒放過這麼多屁。我問她:胸中還鬱悶嗎?她笑著說不,不但不鬱悶,上起樓梯來還可以兩步並做一步,從來沒有那麼輕快過。通過逍遙散配合枳實枳殼,寬中下氣,使濁陰通過排屁瀉走。本來頭暈、頭痛、胸悶、心悸的症狀,居然也一屁而解。
可以讓病人覺得吃完藥後,人比較輕鬆舒適的,就四個字:汗屎尿屁!通過排洩濁氣、濁水、濁渣,疾病就失去了繁衍的根據地。
汗的代表藥,是薄荷;屁的代表藥,就是枳實和枳殼;尿的代表藥,是車前子、澤瀉,它們都能利水通淋,使小便暢快。而屎的代表藥,可以通大小腸的,是大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張仲景在《傷寒論》上說,世人大都忘軀殉物,危若冰谷啊!
張仲景:但竟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