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本經逢原》:「有南北二種,北者質堅性寒,南者體虛力微。」
《本草從新》:「甘苦味淡,微寒。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飲片新參》:「甘苦。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本草正義》:「清而不膩,滋養肺胃,生津潤燥,最為無弊。」
《藥籠小品》:「肺經輕清淡補之品。予治肺虛咳嗽,每用黨參、元參、北沙參,或加降氣消痰,名三參飲,獲效甚多。若肺中有邪,不可漫施。」
《得配本草》:「甘,平,微苦,微寒。入手太陰經。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得糯米,助脾陰。配生地,涼血熱。佐柴葛,去邪火。合玄參,止幹嗽。氣味清薄,宜加倍用。肺氣寒,虛氣上浮者,禁用。」
《藥性切用》:「甘淡性涼,補虛退熱,益五臟之陰,肺虛勞熱者,最宜之。傷寒、溫疫、肺虛挾熱亦可暫用。」
《得配本草》:「甘,平,微苦,微寒。入手太陰經。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
二、現代研究
成分:主含補骨脂素、香柑內酯、花椒毒素、歐前胡內酯、異歐前胡內酯、香柑素等。
作用:有鎮咳、祛痰、平喘、解熱、鎮痛、免疫調節、抗胃潰瘍、抗腫瘤、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藥理:北沙參根的乙醇提取液有降體溫作用和鎮痛作用;有輕度祛痰作用。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但較紫苑差;其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