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初老」的幾種徵兆

現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一個人變老的速度也很快。走在街上,總會看到二三十歲的男人已經禿頂了,有的女人皺紋都不忍直視了,還有的人,樣子還年輕,但說話卻「老氣橫秋」。

很多人,年紀不大,精力和體力負擔過重,心理年齡變得很大,導致了過早衰老。一個人「初老」的幾種徵兆,希望你沒有。

1.越來越沉默,常常一個人唉聲嘆氣。

很多人以為沉默是成熟了,是心態擺正了,看什麼都不會覺得大驚小怪,不會急於發表自己的言論。其實,一個人太沉默了,不是成熟,而是變老了。沉默的人,往往是有話無處說,所有的苦都積壓在心中,只有自己默默承受著。

曾經認識一個文友,很多年沒有見面了,但我們一直有聯繫。去年,我路過他所在的城市,就順道去拜訪他。當我敲開他的家門,聞到一股刺鼻的黴味。原來,他已經五天沒有出門了,老婆孩子都回娘家去了,他也不想和任何人交往,就一個人待在家,一會兒靜坐,一會兒嘆氣。他曾經在自己的文章裡寫到「沉默是金,但我不想沉默」,再次和他見面,我終於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一個沉默的人,其實心中有千言萬語,是不懂得與人交流,才變成無話可說,這是一種無奈的表現。

一個人有選擇性的沉默,是成熟,一個人長期沉默,就是變得消沉了,是「初老」了。年輕的人,能夠在沉默中崛起,而不是用沉默來掩藏自己的心情。

2.做事越來越力不從心,有時候有懈怠情緒。

當一個人感覺做事力不從心的時候,也許是身體健康狀況不如以前了,經常熬夜加班,總是用健康去換金錢,結果錢沒有賺多少,身體就垮了;也許是對生活疲於應付了,做事總是不得要領,也沒有看到成績,導致做事情越來越沒有積極性。

一個人變老了,不僅僅是從容貌上變老,更多是心理年齡變老了。分明自己還是中年人,卻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勇氣,遇到挫折就索性躺下來,聽之任之。要是創業失敗了,哪怕是負債纍纍,也不會再去奮鬥了,總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有辦法改變了。

其實,一個人越消極,心中的困惑越多,做事的錯誤率更高。比方說,一個工人在崗位上哈欠連連,動作慢了一點點,就導致生產線上出問題。出了問題,也懶得去處理,就把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這樣的情緒,是心理年齡變老了,也可以說是頹廢了。

3.喜歡為自己的退縮找藉口,總想「一切都是註定的結果」。

一個人應該「越挫越勇」,但總有一些人,遇到困難,不是去戰勝困難,而是步步退縮。比方說,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事情,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去領導那裡哭一頓,希望領導把這些事情交給別人做,還為自己工作不得力找了一堆的理由,強調客觀因素。

都說,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有的人,放縱自己的人生,努力了一陣子就覺得足夠了,努力後沒有轉機,就認命了。他說,「我就是這樣的命運,算了,不想折騰了。」從此以後,他一直過著窮日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即便有翻身的機會,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覺得和自己無關。

年輕的人,不害怕遇到困難,也不擔心失敗,總會信誓旦旦地說,「我還年輕,不怕。」如果總是在退縮,還為自己找藉口,那就是「初老」的徵兆,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老年人,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4.越來越不合群,討厭人多的地方。

村上春樹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一個人越來越不合群,就會過得孤獨,雖然他自己強調「我孤獨,但我不寂寞,活得很自由」,事實上他在為自己的不合群辯解,不是真正活成了自由。一個自由的人,需要良好的經濟基礎,還需要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良好的人脈關係,脫離了低級趣味。

事實上,誰都不能「獨來獨往」,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哪怕你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仔,也要和工友相處,過分不合群的人,工友也會欺負你。

不合群的人,就慢慢會脫離社會,把自己封閉起來,長期如此,就要被社會淘汰出局。雖然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一不小心就被小人算計,但生活在群體之中,可以被別人感染,總會發現一些社會正能量,讓自己身上充滿活力。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脫離了任何群體,那是變老的徵兆,並不是真正的自由。

5.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只有拿起手機才心情好一些。

我們身邊的孩子,對什麼都有興趣,腦海裡一直有「十萬個為什麼」,等著自己去揭開答案。好奇心是一個人年輕的標誌。剛剛走進社會的時候,做什麼都是動作麻利,非常有任性,一件事不做好,就不會罷休。年輕人,還有很多陽光的愛好,比方說,彈吉他,唱歌,登山。

一個人變老了,興趣也少了,看任何事情都覺得沒勁。他可以一個人走在街上,漠視一切,就是看到老人跌倒了,也是繞過去,而不是搭把手;遇到馬戲團表演,也不會去圍觀,而是視而不見。

當然,一個人興趣少了,但是對手機越來越愛了。只有在一個人慢慢玩手機的時候,才可以臉上有一點點笑容,覺得虛擬的世界,是一種夢幻的生活,是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

6.越來越看不慣年輕人,在與年輕人交流的時候「倚老賣老」。

一個人變老了,就對年輕人的所作所為「不屑一顧」了。比方說,一群年輕人在街上賣唱,他就說,「吃飽了撐著。」有年輕人去窮遊,他就說,「這些年輕人真的是瘋子。」他從來不會想,每一代人有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不會去理解別人,而是看不慣別人。

一個人變老了,就在年輕人面前倚老賣老,一開口說話,就是「想當初,我是」要知道,好漢不提當年勇,一個人把過去的破事總是拿出來炫耀,反過來看就是承認了自己變老。

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當一個人未老先衰,就是在某一個瞬間,說一些老年人才說的話,做一些老年人才做的事情,從來沒有想過「我還年輕,我還活力四射」。

一個人是不是「初老」,往往不是由容貌和年紀決定的,而是由心態決定的。從今往後,用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活下去,忘記自己的真實年齡,學會做一個「大齡青年」。

作者:布衣粗食。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