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講透經典㉛|清熱利水祛溼·牡丹皮

河南中醫藥大學教授講中藥材——牡丹皮

牡丹皮,也叫丹皮,常用中藥,為毛茛科植物牡丹乾燥根皮。丹皮為清熱藥、利水藥、祛溼藥;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等功效。

一般認為鳳丹為最佳,素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藥,亦是中國34種名貴藥材之一。鳳丹主要產地在安徽省銅陵市新橋鎮鳳凰村等,及安徽省南陵縣部分地區。仲景宛西製藥牡丹皮GAP藥材基地就坐落在安徽南陵。南陵牡丹皮大量種植始於明永樂年間,清代已是全國著名產區,在國內外享有「品質絕佳」之盛名,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藥用牡丹與觀賞牡丹不同,日常見到的觀賞牡丹多為重瓣,而藥用牡丹多有五片花瓣,為單瓣。

藥用牡丹種植要求高,忌連作,隔3—5年再種。喜溫暖溼潤氣候,較耐寒、耐旱、怕澇、怕高溫,忌強光。喜上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或粉砂壤土。鹽鹼地、黏土地不宜栽培。以條粗長,皮厚,無木心,斷麵粉白色,粉性足,亮銀星多,香氣濃者為佳。

牡丹皮在中成藥中應用廣泛,其中六味地黃丸是典型代表。六味地黃丸源自醫聖張仲景的補腎經方——《金匱要略》中的金匱腎氣丸,由丹皮、澤瀉、茯苓、熟地、山藥、山萸肉組成,主治腎陰虛,具有滋陰補腎之功,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燥熱、盜汗遺精。(李冰)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