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窗子,擦亮鏡子》思辨類作文範文欣賞

打開窗子,擦亮鏡子
有句話說:人之一生,當向內求,向外修。若要轉述為更形象的比喻,就是:人需要透過窗子,遠眺外面的世界,需要擦亮鏡子,觀照自己的內心。
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可能看似對立,卻並非割裂的,而往往矛盾統一。少了窗子,人觸摸的世界就侷促,人就活成了信息繭房裡的蠶;少了鏡子,人會慢慢失去自我,又成了四處亂竄的蒼蠅。
有窗又有鏡,人的外和內,才能聯通,不至阻滯,人生才是充實的,也才可能是完滿的。所以,打開窗子看世界,擦亮鏡子照自己,不可偏廢,都很重要。
你會發現,能抵達一定業界高度的人士,往往能在窗和鏡之間遊刃有餘。
就拿文學創作來說,文學陝軍的三駕馬車之一陳忠實也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罷,他們都善於「開窗」,把視野打開,充分汲取好的創作理念,比如借鑑《百年孤獨》,學習模仿,而不是墨守成規,沿襲老一套。他們也不斷對「鏡」反思,自己之前的作品成功嗎?我真的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嗎?我堅持了自己的文學初衷嗎?他們的《白鹿原》《蛙》都一洗文壇積習,又承繼優良傳統,成為了足以載入中國文學史的經典。
往大一點說,治理社會和國家,也要悟透有關窗子和鏡子的道理。
當今的中國,不會也不能再懷著「天朝上國」的觀念,閉關自守。全球化的進程,其勢洶洶,不可阻遏,堅持對外開放,就如打開一扇大窗,打開了我們開眼看世界的通道。通過「窗子」,我們驚詫於強國的科技實力,瞠目於晶片時代的玄妙。與此同時,我們不是目迷五色,而是退回國內,也照照鏡子,反躬自省,既拷問也質詢「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該怎麼做」。然後我們引進來,又不失去自我。
當然,經常打開窗子,不是要你每天思緒翻飛,魂不守舍,不是只羨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無奈」。而不忘照照鏡子,也不是躲在角落裡,避開陽光,孤芳自賞。找到窗子和鏡子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是一種智者的眼光,是一種強者的法則。
願年輕的你,有一扇開闊通亮的窗子,也有一面纖塵不染的鏡子,願你開窗遠眺有山重水複,照鏡觀心能柳暗花明。
願你一生,能向外走,也向內收,願你去得了遠方,也回得到原鄉。
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非營利,只為分享!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