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都是「吃」出來的?不想被腸癌「盯上」,飲食記住3吃3不吃

作為發病人數僅次於肺癌、乳腺癌的癌症類型,結直腸癌已經成為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而相比之下,它的死亡率僅僅低於肺癌,排在腫瘤死亡率排行榜的第二位,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脅。為此,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起了腸癌的預防。

腸癌發病率不斷升高,是何原因?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結直腸癌算得上是一種老年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身上。並且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腸癌的發病風險也會不斷升高,給腸道、消化系統都帶來不小的影響。

但近年來,腸癌的好發人群也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不少年輕人也被腸癌盯上了。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差,而且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比較低,發生疾病後也可能被忽視,從而逐漸惡化,發展為癌症。而其中比較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吃。

「吃」出來的腸癌,多半和3類食物有關

人們每天吃什麼,怎麼吃會對腸道有直接的影響。如果你平時喜歡吃3種食物,也可能增加腸癌風險,愛吃的人要多留心了。

第一類是紅肉,被世衛組織列為2A類致癌物

有研究發現,紅肉中的Neu5Gc分子可能會增加人體出現癌症的風險,尤其是結直腸癌。在大量攝入這種物質後,可能導致人體更容易發生炎症。在慢性炎症的影響下,也會促進腫瘤的產生,更容易誘發癌症。平時愛吃紅肉、奶酪等製品的人,也會因為人體內較高的Neu5Gc分子水平,而面臨更高的結直腸癌風險。

第二類是燻制、醃製食物,暗藏苯並芘

相比之下,醃製食品和燒烤類的食物,也是一種可能給人帶來較高的患癌風險。主要是因為在這些食物醃製、烤制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炭火、高溫加熱油脂等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此外,在較多的食鹽醃製食物的過程中,也可能因為其中的致癌物損傷腸道健康,誘發腸癌的風險也可能隨之提高。

第三類是酒精,一類致癌物

明確會給人體帶來致癌風險的酒精,也可能增加腸道發生癌變的概率。酒精會在進入人體後刺激腸道黏膜,進而帶來腸道炎症、潰瘍等病變。在腸道黏膜不斷自我修復的過程中,也可能誘發腸道癌變。癌細胞不斷地穿透黏膜、肌肉層、漿膜層等,最終形成腸癌。

若是你不想被腸癌盯上,這3類食物最好是敬而遠之。除此之外,還有3類食物,對預防腸癌有一定的好處,不妨在飲食中多吃點。

不想被腸癌「盯上」,飲食記住「3多吃」

首先,多吃富含鎂元素的食物

例如香蕉、綠葉菜、蘿蔔、玉米、黃豆等食物。當每天攝入的鎂元素含量超過255㎎的時候,或許也能起到一定的預防腸癌的好處。根據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的研究發現,能夠保證鎂元素攝入量達標,能降低13%至22%的腸癌發病風險。

其次是多吃全穀物食物。藉助其中的膳食纖維來改善腸道消化功能,幫助人體儘快地消化分解食物,對預防腸癌,保護腸道健康也有好處。糙米、燕麥、蕎麥等全穀物食物,可以搭配精細米麵一起吃。

第三個多吃就是要增加富含葉酸的食物,比較典型的就是綠葉蔬菜,菠菜、青菜、油麥菜等,還有山楂、核桃、蘋果等,也都含有豐富的葉酸。作為維生素B族中的一種合成化合物,能夠在腸道被吸收,減少腸道腺瘤的出現,還能降低腸癌風險。

除了飲食,3個誘因也要少接觸

腸癌的發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和飲食有關。如果人們都能做到3吃、3不吃,對預防腸癌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除了飲食,還有3個誘因也要少接觸,對保護腸道更有利。

誘因一:肥胖

肥胖人群出現腸癌的風險會相對比較高,尤其是存在腹型肥胖的人群,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

誘因二:久坐不動

長時間保持坐姿,並且缺乏運動的人,也可能因為腸道蠕動速度慢,更容易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進而增加腸癌的風險。

誘因三:遺傳性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可能給人體帶來較高的癌變風險。

對腸道來說,可能誘發腸癌的因素有很多,而飲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點。當你能夠做到3吃3不吃的時候,能夠有針對性地預防相當一部分的腸癌。除此之外,還要預防3個誘因,保護腸道。

正文完